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身边的榜样】孟凯:以身立标 育北疆桃李

  在祖国北疆,一位教师用二十一年的坚守,书写着立德树人的感人篇章。她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春风化雨;以“严爱相济、润己泽人”的智慧,点亮梦想。她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五中学教师孟凯。

孟凯在给学生们上英语课

  对孟凯而言,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孩提时代的梦想。这颗种子,在她从吉林师范大学毕业后破土而生,绽放出绚丽花朵。自20031月踏上讲台那一刻起,她便深知,这三尺讲台虽小,承载的却是无数家庭的希望,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面对雏鹰般跃跃欲飞的孩子,我唯有风雨无阻,豪情满怀。”朴素的话语里,饱含着孟凯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

  言传身教,用行动诠释师德。“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这是孟凯始终恪守的教育信条。在孟老师的班里,帮助学生进步和转变的方式,往往不是耳提面命的训导,而是无声的身教。

  学生李新羽曾无意中看到孟老师的备课笔记——上面密密麻麻、工整详实地记录着远超课堂要求的知识点,他深受震撼。孟老师对他说:“要求你们做到的,我自己必须先做到。”这句话和那本笔记,让李新羽理解了何为业精于勤。从此,他以老师为榜样,开始专注积累、踏实学习。在孟凯老师的激励下,李新羽的成绩实现了从年级三百名到年级第五十三名的飞跃。

  严爱相济,用智慧点亮心灵。“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孟凯深谙其道,将严格与关爱融入日常班级管理。一方面,她以身作则,成为校纪班规的模范执行者;另一方面,她创新方法,通过设立“卫生星”“守纪星”“文明星”等多元激励机制,让班级管理既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

  每天清晨,她总是第一个到教室开窗通风;每次大扫除,她总是挽起袖子和学生一起擦玻璃、拖地板。渐渐地,有学生主动弯腰捡起废纸,有学生早晚主动开关电灯,有学生在雨天悄悄为忘带伞的同学撑起一片晴空。最让她感动的是,有一次她感冒咳嗽,第二天发现讲台上放着一盒润喉糖和一张纸条:“老师,您总是提醒我们天冷加衣,请您也照顾好自己。”当她表扬这些行为时,孩子们的回答出奇地一致:“老师,这是您教会我们的。”这简单的话语,成为“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最生动的印证。

  追求卓越,用专业引领成长。身处教育改革的浪潮,孟凯老师始终步履不停。她深信“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潭活水”。为此,她不仅潜心钻研教材、吃透新课标,更坚持广泛自学,汲取前沿知识。在教学中,她将这些积累化为实践,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教材难度,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孩子学有所得。

  不懈努力终获回报。她的教学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取得丰硕成果:国家级展评课一等奖、自治区级优课在线一等奖、自治区级竞赛课一等奖、盟级优秀教学能手。这一项项荣誉,不仅是对她专业能力的肯定,更是她作为教育“标杆”的实践力量。

  二十一年坚守,初心不改;二十一年耕耘,静待花开。孟凯老师以身为“标杆”,在学生们成长的路上立起鲜明的路标——她用挺立的身姿诠释着师者的高度,用坚定的守望标注着爱的方向,用扎实的学识指引着前行的路径。这路标,不仅指向知识的殿堂,更通向人格的高地;不仅照亮求学之路,更温暖莘莘学子的成长之心。(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欣媛

编辑:李丹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