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声传递温暖 用志愿红描绘成长画卷
——记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王逸涵
她是一名普通的初中生,却用不普通的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好少年的责任与担当;她年仅13岁,却已在公益路上奔走4年。她是王逸涵,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六中学八年级一班的学生,一名用爱心温暖孤寡老人、用双语讲述红色故事、用声音传播正能量的公益小达人。

初见王逸涵时,她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胸前的“小小讲解员”徽章格外醒目。在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内,王逸涵流利的讲解吸引游客驻足聆听,她稚嫩却坚定的声音里,满是对红色历史的崇敬。作为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年龄最小的讲解员,站在庄重的展厅里,她化身历史的传承者,用激情与真诚讲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刚开始翻译的时候,有些词我总是找不到最合适的表达。”王逸涵说,为了准确传达红色文化的内涵,她查阅英文字典、请教英语老师、观看英文纪录片学习相关表达。有时为了一个句子,她会反复修改十几遍,直到满意为止。如今,她已成为馆内唯一一位能用中文和英语“双语”讲述革命故事的小志愿者。
除了讲解,王逸涵还积极带领同学们排练红色情景剧《小英雄雨来》,策划“红色故事进校园”活动。在排练现场,她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耐心地帮同学们分析角色:“你扮演的雨来面对敌人时,要表现出勇敢又机智的感觉,语气要坚定一点。”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同学爱上了红色文化,革命精神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
2020年,9岁的王逸涵偶然了解到残疾人群体的艰辛生活,深受触动。从那时起,她便常常在社区工作人员和父母的陪伴下,走进残疾人家庭献爱心。受助者脸上感激的笑容,让她感受到公益的力量。“能帮到别人,我特别开心!”这颗公益的种子,从此在她心中生根发芽。每逢节假日,她经常穿梭在孤寡老人、贫困家庭和残疾家庭的院落。4年来,她累计参与慰问活动50余次,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社会责任,为弱势群体送去温暖与希望。
作为铁西街年龄最小的志愿者,王逸涵还有一个身份——“新时代好少年社区之声广播站”核心播音员。4年时光、200余期节目,见证了她的成长与坚持。如今,王逸涵的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1000小时。她曾荣获乌兰浩特市“优秀小小志愿者”称号,但她更珍视的是每一次付出带来的感动与成长。她说:“帮助他人让我变得更勇敢,也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
从社区慰问到红色宣讲,从广播站的话筒到纪念馆的展台,王逸涵用善良热忱作笔,以奉献担当为墨,在新时代的青春画卷上,描绘出最绚丽的志愿红。(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萨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