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含“绿”量→含“金”量!兴安盟林下特色产业这么走→

  初雪过后,兴安盟的林海换上银装,玉树琼枝间仍涌动着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走进扎赉特旗瑞秋合作社的林下食用菌基地,樟子松林下的黑色菌棒排列整齐,一朵朵黑木耳饱满厚实,从菌棒缝隙中探出头,在雪景映衬下更显鲜嫩。合作社负责人马和平戴着手套,熟练采摘成熟木耳,身后社员们紧跟步伐,将新鲜木耳装入透气竹筐。“林下阴凉湿润的环境,是种植木耳的天然优势,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产出的都是实打实的绿色产品。”他指着车间里打包好的黑木耳面介绍,去年鲜木耳销量达15万斤,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北京、江苏等地;今年新研发的黑木耳面投产后,预计产值能突破400万元。

扎赉特旗瑞秋合作社林下食用菌基地

  如今,兴安盟已建成以黑木耳、赤松茸为主的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2700亩,年总产量159万斤,培育出白狼浩屾、扎旗瑞秋合作社等一批龙头主体。“传统种植+精深加工”的模式,让小小食用菌成为打开外部市场的“金钥匙”,全盟林下食用菌年产值达0.37亿元。

  阿尔山市的梅花鹿养殖基地里,又是另一番生机和景象。松林间的鹿舍宽敞整洁,梅花鹿悠闲踱步。基地负责人刘广红提着草料走进鹿舍,小鹿们立刻围拢过来。“我们坚持林下放养,让鹿群在自然环境中生长,鹿产品品质有保障。现在鹿茸血冻干粉、鹿胎膏等产品供不应求,去年产值1200万元,还带动10多户村民在基地就业,每月工资4000多元。”

阿尔山市梅花鹿养殖基地

  随着林下养殖产业逐步规模化,兴安盟已培育梅花鹿养殖企业5家、林下鸡养殖合作社5个,梅花鹿存栏1700头,珍珠鸡、乌鸡等存栏83000只,年售卖鸡雏10万只,年产值达1800万元。林下养殖成了当地群众家门口的致富产业,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实现稳定增收。

  作为林下经济的主力军,兴安盟中草药产业的发展同样亮眼。在科右前旗的林下中草药种植基地,防风、苍术、黄芪、桔梗等25种中草药喜获丰收,4家中草药加工龙头企业的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新鲜药材经过清洗、切片、炮制等工序,变身安神补心丸、珍珠通络丸等10余种中成药,实现从“土里长”到“桌上用”的价值跃升。

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仿野生林下中药材桔梗喜获丰收

  “我盟建成16.85万亩林下中草药种植基地,年原料产量697万斤,一部分直供河北、安徽等省外市场,一部分就地加工增值,综合产值6800万元。”兴安盟林草局产业科负责人介绍,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不仅破解了农户“种得出、卖不掉”的难题,还带动2000余名群众就地就业,其中脱贫人口占比达30%,真正实现“一株草药带富一方百姓”。

  林下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技赋能与政策护航的双重支撑。兴安盟林草局主动对接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围绕大果榛子丰产栽培、中草药高效种植等领域开展技术合作,建成示范基地5个,推广良种5个、实用技术10项;通过送技术下乡、科普小视频等接地气的方式,把种植、养殖技巧送到农户身边,让群众学得会、用得上、能受益。

  政策保障方面,兴安盟在林草业审批服务中开辟“绿色通道”,年内已办理林草征占用手续78个,全力保障林下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同时将“三北”工程与就业促进有机结合,今年已带动1045名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发放劳务报酬1250万元,让群众在参与生态建设中收获生态红利。

  这片曾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土地,如今正凭借林下产业的蓬勃发展,实现“绿”与“富”的双向奔赴。依托全盟1342.84万亩国家级公益林、57.57万亩天然商品林的资源优势,兴安盟深挖林下经济潜力,让中草药、食用菌种植、林下养殖等特色产业在林间扎根。昔日的生态屏障,渐渐成为兼具“生态绿”与“丰收金”的富民沃土。(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丹

编辑:李丹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