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身边的榜样】追赃挽损330万、攻克27年积案——赵学波的“快慢哲学”

  在兴安盟突泉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长赵学波的从警生涯,仿佛是与时间的对话。他时而疾驰于大案要案,以“快”斩断犯罪链条;时而静守积案疑云,以“慢”凿穿时光壁垒。29年间,两种看似矛盾的时间形态,在他手中交织成守护平安的刑侦艺术。

  与嫌犯竞速:雷霆出击护民生

  “案子破了,更要帮老百姓追回损失。”这是赵学波常说的话。20253月,国家电投突泉县风电项目工地5处风机电缆、变压器铜板被盗,涉案金额超300万元。由于案发现场在野外,监控薄弱,线索几乎为零。赵学波抽调20余名警力成立专案组,带领队员扩大排查范围,搜遍周边几公里区域。凌晨三点的微波站监控里,一道微弱车灯成为突破口。经过两天两夜筛查,一辆外地车的可疑轨迹浮出水面。顺着GPS轨迹和租车信息,刘某、张某某等嫌疑人被锁定。4月的通辽寒意未消,赵学波带队蹲守70余小时,最终将涉案人员一网打尽,搜出上千斤铜丝和数万元赃款。

赵学波和队员商讨案情

  反诈战场上,“快”更是关键。20224月,辖区居民杨某某涉刷单诈骗的线索刚浮现,赵学波立即带队研判,迅速挖出一个横跨多省市、涉案流水2000余万元的团伙。531日,他率队赴河南、山东、辽宁三省四地同步收网,21名嫌犯悉数落网;后续又克服疫情阻力,在多省份联动抓捕,累计抓获126人。“2020年以来,我们破了313起电诈案,挽损330余万元。”赵学波说,反诈的速度,就是群众“钱袋子”的安全度。

  同时光角力:叩问27年前的真相

  与打击现案的“快”不同,赵学波对积案始终保持着“慢”的耐心。1996915日,突泉县杜尔基镇明星村发生一起命案:18岁村民冯某全身赤裸倒毙于废弃机井旁,嫌疑人难定,案件成为刑警队的“心病”。2023年,赵学波带领专案组重启侦查,通过DNA技术锁定嫌疑人姜某。

赵学波帮助年轻刑警梳理线索

  审讯过程如“拉锯战”。姜某谎称不在场、记不清细节,试图拖延。赵学波沉稳应对,带队逐句核对其供述,比对现场细节,用证据戳破谎言。三个多月里,他常忙至深夜,队员伏案睡着时,他仍对着电脑整理笔录,揉着发麻的颈椎坚持工作。最终,证据链闭环,真相水落石出。

  在赵学波眼中,积案不是“包袱”,而是必须偿还的“责任债”。“每一起未破的案子,都是我们的‘心病’。”赵学波说,破积案不只是职业成就,更是对逝者的告慰、对历史的负责。

  难忠孝两全:藏起愧疚守初心

  刑侦民警的时间,从不属于自己。赵学波曾获自治区公安厅个人二等功、兴安盟公安局个人三等功,带领大队获评“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但荣誉背后是对家人的亏欠。2024年,80岁的母亲在长春做心脏支架手术,他因在外地办案,只能电话询问。母亲术后,赵学波探望数日,又因紧急任务返岗,握着母亲的手说“下次再陪您”,转身离去。“弟弟在深圳,家里全靠亲友帮衬。”这位审讯室里的硬汉,提及此事时眼眶泛红。

正在写案情笔记的赵学波

  但他从未后悔。2003年,他破获大青山村小卖店盗窃案,店主捧着失而复得的7000元现金执意送锦旗,那是他从警的第一枚“勋章”。2023年,“9·15”命案中受害者家属握着他的手痛哭:“终于等到了这一天!”那一刻,他知道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如今,赵学波依然在“快与慢”的轨道上坚定前行。“只要在岗一天,就要守好一方平安。”阳光洒在他胸前的警徽上,闪烁着不变的光芒。刑侦的艺术,在于读懂时间的声音:该快时如雷霆,该慢时如细雨。而永恒的,是对正义的执着,对人民的承诺。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刁博禹

编辑:萨其茹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