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报酬关乎劳动者“钱袋子”,欠薪纠纷若处置不当,极易成为影响社会安宁的“导火索”。兴安盟突泉县综治中心启动高效联动响应机制,让劳动者权益保障“落地有声”,也让“忧薪事”变成“安心事”。
“综治中心一介入,欠薪3天就到账!”农民工付某的感慨,道出了联动机制的硬核效率。
此前,付某被拖欠1.5万元工资长达半年,多次沟通无果后求助突泉县综治中心。突泉县综治中心立即启动“护薪”联动机制:人社局劳动监察专班连夜核查考勤与工资台账,公益律师同步介入梳理法律依据,次日便约谈企业负责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规定,拖欠工资不仅要补,还可能面临罚款、信用惩戒!”劳动监察人员递上法条,律师补充法律解读,中心工作人员同步安抚付某:“维权要依法,我们帮你盯到底。”在法理震慑与专业支撑下,经三轮协商,企业负责人当场签下支付协议。3日后,拖欠工资全额到账。

而今年7月初的某宾馆欠薪风波,则更考验综治中心的预警能力和复杂矛盾化解功夫。
因法人变更引发纠纷,该宾馆24名员工5、6月份工资被拖欠,总额超过15万元。突泉县综治中心闻“讯”即动,第一时间吹响“集结哨”,联动突泉县人社局组建专项工作组。工作组下沉一线倾听诉求,精准锁定矛盾核心——新旧法人纠纷“烧”到了员工身上。“大家放心,‘血汗钱’一定帮大家追回来!”工作人员一边及时通报进展、消除信息壁垒,一边“一对一”疏导情绪,把潜在的“燃点”化解于萌芽。
面对涉事法人远在外地的困局,突泉县综治中心创新打出“现场+云端”组合拳:视频连线让企业法人“隔空到场”,联合人社局法规骨干组成调解专班,既当“法治宣传员”,亮明“欠薪必惩”底线;又做“情感联络员”,引导换位思考。法理情交融之下,仅用4天时间便促成三方达成共识:旧法人支付69192元、新法人支付85000元,总计154192元的工资方案迅速敲定。突泉县综治中心全程闭环跟踪,更以法律和解协议为劳动者权益“上锁”。
从个案维权到群体解纷,从线下协调到云端联动,两起“薪”事的高效化解,是突泉县综治中心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也彰显出“数字赋能破壁垒、部门联动聚合力”的治理智慧。风险防范在前,矛盾化解在早——在这里,“护薪”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与回响。(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