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兴安盟中级人民法院在兴安盟行政公署召开全盟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兴安盟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白皮书(2022-2025)》,系统展示全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效。兴安盟检察分院、兴安盟市场监督管理局、兴安盟公安局各自汇报了涉及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工作成果和下一步工作规划。

2022年至2025年,兴安盟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62件,结案率、调撤率、上诉率等多项核心审判指标位居全区中上游,有效维护了权利人合法权益,规范了市场竞争秩序。案件审理质效提升显著,特别是案件审理周期大幅缩短。2025年,知识产权权属、侵权类纠纷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已降至38.75天,较上一营商环境评估周期的评估值减少56.25天;知识产权合同类纠纷案件平均审理天数降至73.4天,较上一营商环境评估周期的评估值减少63.6天,司法保护效率取得长足进步。

从案件类型看,商标权纠纷占据主导地位,主要集中在未经许可使用注册商标、销售假冒品牌鞋服、假酒等领域。涉案商品多涉及烟酒、化妆品、日用百货、餐饮等传统消费领域,耐克、阿迪达斯、茅台、六神等知名品牌成为侵权高发对象。刑事审判方面,四年来共审结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0件,其中经实体审理5件,依法打击犯罪人员7人,涉案金额达115万元,有力震慑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
为适应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要求,兴安盟法院系统深入推进审判机制改革。乌兰浩特市人民法院集中管辖全盟特定标的额知识产权民事及行政一审案件,兴安盟中级人民法院成立专业审判团队,深化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机制,推动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高效衔接。同时,积极构建多元解纷格局,与兴安盟市场监督管理局、兴安盟新闻出版广电局签署合作备忘录,运用“先行调解+司法确认”模式,2024年,乌兰浩特市人民法院办理诉前调解成功后申请司法确认案件5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前端。
展望“十五五”,兴安盟两级法院将始终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做实定纷止争,重点护航“兴安盟大米”“阿尔山卜留克”等9个地理标志商标和“阿尔山矿泉水”“兴安盟牛肉”“兴安盟羊肉”等1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持续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兴安盟区域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注入强劲的司法动能。(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武跟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