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96555”打通生命通道的热线!

  “砰——”103日,兴安盟科右前旗归流河镇巴达仍贵办事处南侧公路上,一声剧烈碰撞脆响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村民韩桂梅驾驶的三轮电动车与一辆小型轿车迎面相撞,电动车瞬间失控侧翻,她重重摔在地上,鲜血很快浸透了外衣。过往路人纷纷驻足,有人急忙拨打120,有人上前查看伤势,现场弥漫着紧张焦虑的气息。

  救护车呼啸而至,韩桂梅被紧急送往兴安盟人民医院。经诊断,她遭遇创伤性休克、颜面多发骨折、双侧多发肋骨骨折、胸骨骨折等严重伤情,急需手术抢救。可看着住院通知单上的费用明细,韩桂梅的家人却犯了难——事故责任尚未认定,保险无法即时理赔,后续治疗费用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瞬间陷入绝境。“医生说必须尽快手术,可我们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当时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韩桂梅的亲属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眼眶仍泛红。

兴安盟道路救助基金工作人员为韩桂梅申请材料

  就在一家人一筹莫展之际,处理事故的交管部门工作人员带来了希望:“可以申请内蒙古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解决抢救费用!” 工作人员随即联系内蒙古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兴安盟网点专员,专员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一边安抚家属情绪,一边细致指导收集病历、事故证明等申请材料,148171.63元抢救费用及手术费用快速垫付至医院账户,为韩桂梅的及时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如今,经过精心治疗,韩桂梅的病情已逐渐稳定,家人脸上也重新露出了笑容。“多亏了这笔救助基金,不然我妻子可能就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了,这真是实实在在的‘救命钱’!” 韩桂梅的丈夫感激地说。

  韩桂梅的获救,并非偶然,而是内蒙古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不断完善、兴安盟网点精准服务的生动缩影。作为全国首个落实新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公开委托第三方管理救助基金的省区,内蒙古始终走在改革前列。针对过去救助基金运行中存在的“申请难、垫付难、追偿难”等问题,兴安盟按照自治区部署,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引进专业保险公司负责全区道路救助基金项目运行管理,在各地设立救助网点,配备专人专责。目前,兴安盟已设立4个道路救助基金服务网点。自第三方机构接管以来,兴安盟道路救助基金累计垫付2040万余元,帮助了700多个像韩桂梅这样的家庭。从过去 “申请材料多、审批流程长”到如今“专员上门办、费用快速到”,救助效率的提升,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政策温度。亮眼数据背后,是内蒙古对“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的深刻践行,是兴安盟网点工作人员对 “让每一笔‘救命钱’都用在刀刃上” 的执着坚守。

  “申请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请拨96555”,这不仅是一个电话号码,更是一份温暖的承诺,一份沉甸甸的担当,持续为更多家庭点亮希望之光。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健萍

编辑:萨其茹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