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扎赉特旗的青山,姜志华像往常一样走进守护了二十年的山林。曾经岩石裸露的荒山,如今已是松涛阵阵,果树成行。与此同时,在突泉县的一处葡萄园里,贾楠正和几位姐妹俯身查看葡萄的生长情况。技术难关的攻克,让这里的葡萄品质不断提升,也串起了姐妹们共同致富的金色梦想。而在科尔沁草原深处,莲小的散养鸡场充满活力。她一边喂食,一边与来学习技术的牧民妇女亲切交谈,爽朗的笑声在草原上回荡,传递着互助与成长的温暖。


这是兴安盟乡村振兴画卷中动人的几笔,是新时代兴安女性在各级妇联组织精准助力与悉心培育下,在就业创业大潮中奋勇争先的生动缩影。近日,记者走进这片充满希望的沃野,近距离感受这些乡村振兴“女主角”的奋斗历程与内心世界。在山林、在葡萄园、在牧场,记者看到的是一张张自信坚毅的面庞,听到的是一个又一个在“娘家人”支持下,充满泥土气息又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创业故事。

走进扎赉特旗,覆着薄霜的山峦连绵起伏,深秋的晴空下,松林依旧苍翠。谁能想到,如今这片蕴藏着生机的土地,曾经是草木难生的荒芜之地。二十年前,姜志华站在光秃秃的荒山上,心中便立下坚定信念,要让这片荒山披上绿装。从此,她开启了漫长而艰辛的造林之路。如今,当记者跟随姜志华的脚步,踏着落叶走在这片她用青春和汗水浇灌的山林中,仿佛能听到树木在深秋中依然顽强生长的声音。现在,这片树林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在兴安盟这片蕴藏丰富中草药材资源的土地上,与姜志华的生态造林遥相呼应的,是科右前旗的“兴安百草香”工坊。推开工坊的木门,没有机器的轰鸣声,只有草药的清香在空气中轻轻弥漫,沁人心脾。工坊内,数十名女性手工制香人围坐在木桌旁,指尖流转着褐色的药泥。“以前,这些姐妹大多在家照顾老人孩子,没有收入来源。现在到工坊打工,一个月能挣三千多块,还能兼顾家庭。”工坊创始人闫海杰一边展示刚制成的中药香牌,一边向记者介绍。作为三代中医世家的传人,2018年,闫海杰从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后,便在家乡创办了昊爱闫氏中医馆。如今,“兴安百草香”的产品不仅走进了当地的特产店,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越来越多的妇女也在这份“芬芳事业”中找到了自身价值。

当“兴安百草香”的妇女们在工坊里忙碌时,突泉县的新世界城市公园内,另一群女性正以饱满的热情开启新一天的工作。自2023年11月10日正式营业以来,新世界城市公园不仅成为突泉县的商业新地标,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更以精准的扶持政策为抓手,为女性创业者和求职者搭建起实现梦想的舞台。商场运营负责人介绍,目前商场内女性经营者占比超过60%,带动近百名女性就业。在这里,每一名女性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奋斗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在乌兰浩特市的田野间,另一名女性正用智慧与汗水,在稻米种植领域开辟出一条特色致富路,她就是刘子雁。刘子雁是一名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田间能手”,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她敏锐地察觉到有机稻米的市场前景。于是,她决定尝试种植有机水稻,并成立了有机水稻种植合作社。在刘子雁的带动下,周边的农户纷纷加入到有机水稻种植的行列中来。刘子雁还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让更多的人掌握了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

从乌兰浩特市的稻田来到科尔沁草原的深处,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苏木茫来嘎查的草原上,风吹草低见牛羊,一派壮美的游牧景象。这片土地,不仅养育了勤劳质朴的蒙古族儿女,也孕育了如白花拉般的蒙古族姐妹们与奶食品同生共进的饮食文化。2019年,白花拉创办了内蒙古巴图查干奶制品有限公司,决心把草原的奶食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目前,公司不仅在当地开设了实体店,带动了周边10多名蒙古族妇女就业,还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让草原的醇厚奶香飘向了全国各地。在白花拉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蒙古族姐妹从事奶食品加工,让这份承载着草原文化的传统手艺焕发新的生机。

在兴安盟,像姜志华、刘子雁、白花拉这样的女性还有很多很多。她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勇敢前行,成为这片土地上亮丽的风景线。兴安盟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包宏旭表示:“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兴安盟的女性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成为她们创业就业路上最坚实的‘娘家人’。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整合更多资源,推出更精准的扶持政策,让更多的女性在兴安盟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绽放光彩,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萨日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