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兴安盟210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服务14万农户

  近年来,兴安盟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把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通过培育多元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政策引领,构建起全程覆盖、综合配套的服务体系,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突泉县艳梁农业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田里,大型收割机在田间作业

  截至目前,兴安盟已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2100家,年度服务面积达591万亩。近五年来,服务主体数量增长超160%,服务面积增长130%,形成了以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服务队为主体的服务矩阵,接受服务农户达14万户,较2020年增长200%。越来越多农户从自己干转向交给服务主体干,轻松享受专业、高效、便捷的农业生产服务。

  据了解,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服务范围已覆盖全盟主要粮食作物,甜菜、油菜等经济作物的服务比例也逐年提升。当地积极推行服务主体+农户”“服务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模式,鼓励服务主体立足农户需求,提供统购、统种、统防、统收、统销的全程服务。

乌兰浩特市明武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水稻喜获丰收

  我们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与农户签订保底回收合同,秋收时以高于市场价收购稻谷,让农户收入更稳定。乌兰浩特市明武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明武介绍,今年合作社自有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2000亩,带动订单种植3000多亩,有效破解了传统水稻种植散、小、弱的难题,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推动水稻产业迈向标准化、品牌化。

  在突泉县,218万亩玉米迎来丰收。艳梁农业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田地里,搭载北斗导航的大型收割机高效作业,实现摘穗、脱粒、清选一体化。农机从30台套增加到120台套,播种、植保、收割全程机械化,效率提高了,损耗也减少了。合作社经理高国艳笑着说。

  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兴安盟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接受服务的农户年均务农时间减少30%50%,大量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务工收入持续增长。通过推广良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玉米亩均增产约100公斤,大豆亩均增产20公斤至50公斤;农资集中采购与规模化作业使物化成本降低5%10%,实现了节本又提质、增产又增收的双重目标。

  如今,农业社会化服务正成为兴安盟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的持久引擎。兴安盟将持续深化服务改革,拓展服务领域,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充沛的动能。(兴安盟融媒体中心实习记者 马旭 通讯员 王娜

编辑:李丹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