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党建

从“治理清单”到“幸福账单”的美丽嬗变

  “治理清单”到“幸福账单”的美丽嬗变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赛罕社区以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效能

  “我们反映的居民在楼道堆放杂物问题,社区第二天就清理干净了,办事效率真高!”居民陈伟指着整洁的楼道笑着说道。作为下辖17个居民小区、3处平房区,服务6000多户居民的城市复合型社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赛罕社区党总支聚焦“事务繁杂难聚焦、问题排查不深入、服务供给不精准”基层治理难题,打造“心聚都林·融聚赛罕”党建品牌,创新推行“找问题、报项目、挖需求、拉资源、抓服务”五项清单工作法,推动民生服务从“零散供给”迈向“系统服务”,实现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的“双丰收”。

  问题清单“接单破题”:三色分级打通堵点

  “下水道堵塞漫溢,请求紧急处理!”赛罕社区居民微信群里的一条求助信息,很快引起了网格员的注意。问题上报后,不到30分钟,维修人员就赶到现场开始处置。这高效响应的背后,是社区“主动排查+外部反馈+定期会诊”问题收集机制在发挥作用。

赛罕社区开展的政策宣传活动

  社区工作者、义务网格员每日巡查主动“找单”、居民微信群实时“报单”、12345热线定期“转单”——三重渠道织就一张民生诉求“捕捉网”。所有问题需在2小时内筛选录入清单,再被标注“红黄绿”三色等级精准处置:“电梯故障停运”等红色紧急单30分钟内响应,“乱堆乱放”等黄色限时单3天内办结,“噪声扰民”等绿色长效单持续推进。自2025年以来,问题清单已收录事项160件,办结率达88%,曾经的投诉声渐渐被满意的称赞声所取代。

  需求清单“点单问需”:精准对接群众期盼

  “感谢你们上门帮我完成养老认证,真是解决了我的大难题!”独居老人杨桂荣握着社区工作人员的手再三道谢。这样的暖心场景,源于赛罕社区每季度开展的“敲门行动”。社区聚焦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梳理出“上门认证”“协助保洁”等12类高频需求,将“社区送服务”变为“居民点服务”。

  针对青少年暑期“看护难”问题,社区联合红城志愿者协会开设“暑期特色课堂”,老兵讲故事、非遗剪纸体验、红色电影放映……70多个孩子的假期变得充实而精彩。对于困难家庭儿童,社区更是主动链接资源,送去学习用品与生活帮扶,用点滴关怀搭建温暖的成长桥梁。

为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项目清单“晒单定责”:靶向攻坚民生实事

  “排污管道修好了,再也不用闻臭味了!”随着粮建楼排污管道更换工程完工,困扰居民多时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这个民生项目,是从社区每月的“党群议事会”上产生的。党员代表、楼栋长与居民代表共同梳理急难愁盼,把居民念叨的事、上级部署的事、必须干成的事转化为具体项目。

  年初以来,“三委平房土路硬化”“二粮库楼巷道装灯”等4个重点项目先后纳入清单,每个项目都明确责任人、时限与验收标准,由社区书记牵头督导。在驾校楼门前与都林花园8号楼交界处的巷道硬化现场,居民志愿者与社区干部全程跟进施工,原本坑洼不平的小路变身平整水泥道,成为社区治理成效最生动的见证。

  资源清单“联单聚力”:攥指成拳共促共治

  “多亏社区联系的律师帮我解决了纠纷,真是太及时了!”居民王敏的感激,道出了资源清单的实在价值。赛罕社区打破“单打独斗”传统模式,依托全域互联共建平台,将分散的辖区资源“串成线、拧成绳”。通过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机制,社区筛选出教师、医生、律师等专业人才,建立动态资源库,同时积极链接房产、法律等社会资源,让服务供给更有底气。

社区工作人员入户为居民办理业务

  2025年以来,资源清单已促成38项服务落地。从健康义诊到法律援助,从物资帮扶到技能指导,多元力量的注入不仅减轻了社区负担,更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服务清单“派单服务”:闭环管理提升效能

  在赛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份详尽的服务清单摆在醒目位置:社保代办、证明开具等46项依法履职服务,17项协助履职服务,还有健康义诊、文化宣讲等8项特色服务,让居民一看就懂、一办就成。

  “居民点单—社区协调—群众评价”的闭环模式更让服务精准暖心。社区根据群众需求定制活动,邀请专业力量提供针对性服务,再依据反馈持续优化。如今,无论是基础业务办理还是特色活动参与,居民好评率显著提升,服务清单已成为社区与群众的“连心单”。

  五项清单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社区治理的有效闭环。该方法推行以来,赛罕社区实现“三升三降”:居民满意度、服务响应速度、资源利用率稳步上升,矛盾纠纷、投诉量、上访率持续下降。今年以来,社区已收集居民诉求200余条,解决问题160余个,调解纠纷15起,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基层治理如同绣花,既要精准发力,更要久久为功。”赛罕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翟丹丹表示,五项清单工作法不搞“花架子”,可复制、能推广、易坚持,让党组织触角延伸至治理“神经末梢”。这份饱含民生温度的治理答卷,正书写着基层善治的新篇章。(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富饶)

编辑:萨其茹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