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轰鸣作响,绒毛如雪纷飞。11月14日,走进乌兰浩特绿色产业园内的乌兰浩特市鄂尔多斯羊绒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144台分梳机器高速运转,工人们身着统一工装,有条不紊地分拣、梳理、打包羊绒,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羊绒纤维气息,一派热火朝天的“决战”景象。

“自2025年7月2日复工复产以来,我们开足马力抢进度,8月正式形成稳定产能。目前已完成120吨羊绒分梳产量,正全力冲刺年底200吨、8000万元产值的目标。”公司总经理李龙指着车间内不停运转的设备,语气坚定地说。作为鄂尔多斯集团援建兴安盟的重点项目,这家总投资1.3亿元的企业,历经转型与调整,如今正以昂扬姿态投身“决战60天”的攻坚行动。
回溯发展历程,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园区的精准帮扶。此前,该公司以集团子公司来料加工模式运营,产值长期未能属地化统计。2023年4月,在乌兰浩特绿色产业园的积极沟通协调下,该公司重新办理独立法人营业执照,当年7月实现产值落地,年末即完成产值3900万元,实现“当年落地、当年见效”。受集团总部生产布局调整影响,2024年生产线陷入暂停。为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园区再次主动对接集团总部,反复沟通协调,最终促成企业于2025年顺利复工,让闲置的生产资源重新焕发生机。

车间内,不同颜色的羊绒原料被分类处理,白绒洁白细腻、青绒温润雅致、紫绒稀有珍贵。“我们主要负责白绒、青绒、紫绒的分梳加工,处理后的优质羊绒会全部送回集团总部进行深加工,制成高端羊绒制品。”李龙介绍,目前企业产能稳步提升,60余名工人奋战生产一线,确保设备高效运转。按照当前进度,年底前完成产值目标底气十足。而2026年320吨产量、2亿元产值的规划,更彰显了企业扎根当地、扩大发展的决心。
值得关注的是,企业的快速发展与阿尔山口岸的联动效应日益凸显。为支持阿尔山口岸建设,鄂尔多斯集团通过该口岸进口蒙古国羊绒230吨,为乌兰浩特生产基地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供给。“阿尔山口岸进口的优质原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更助力企业在产能扩张中抢占先机。”李龙表示,这种“口岸+企业”的合作模式,既丰富了阿尔山口岸的进口商品结构,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实现了经济效益与区域发展的双赢。
“决战60天,关键在实干。”乌兰浩特绿色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将持续当好企业的“服务员”,紧盯产能冲刺、原料供应、要素保障等关键环节,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全力破解发展难题。而乌兰浩特市鄂尔多斯羊绒制品有限公司的逆势上扬,也成为当地抓招商、抓项目、抓投资的生动缩影,为兴安盟决战四季度、决胜全年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健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