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十四五”北疆答卷】探寻安居兴安的“温情实践”

  探寻安居兴安的“温情实践”

  ——“十四五”期间兴安盟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交出高质量答卷

  初冬的兴安盟,寒意渐浓,但群众心里却有一股股暖流涌动。在乌兰浩特市盖亚小区的“红色物业”,由党支部牵头组织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检修供暖设施、解决生活难题,搭建起党群“连心桥”;在科右前旗德伯斯镇,农牧民告别年久失修的旧房,住进温暖的新居……这些鲜活场景,正是兴安盟“十四五”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十四五”以来,兴安盟住建系统牢固树立和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扛起稳经济、保民生重大责任,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千方百计惠民生 百姓安居迈出新步伐

  “十四五”以来,兴安盟健全房地产市场与住房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平稳发展。开发房地产项目342个、1061万平方米,投资265.5亿元,住宅销售673.1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从35平方米增至41平方米。公租房分配入住率99%,发放租赁补贴1.3万户(次),惠及6万余人。1774套“保交楼”、2836套“保交房”率先交付,解决216个历史遗留问题,8.2万户实现安居。“交房即交证”模式成全国标杆,经验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广。

  真抓实干提质效 城市建设呈现新面貌

  “十四五”以来,兴安盟推进城市更新,补短板强弱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5.8%(增长4.5%),建成区面积118.1平方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8.3平方米(较2020年增2.7平方米);公共供水管网、燃气、集中供热普及率分别达98.7%、86.4%、97%;改造老旧管线1047.2公里,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9.3%(下降11个百分点);消除积水点42个;基本消除燃气“带病管网”;实施“温暖工程”,改造热源5处、供热管网638.4公里,提升了供热质量。

  建成区绿地率34.5%、绿化覆盖率36.8%,人均公园绿地25平方米,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认定2个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公布34处历史建筑。

  勇于创新求突破 城市管理再上新台阶

  “十四五”以来,兴安盟以“三治合一”推进城市管理。改造老旧小区444个、345万平方米,建设3个完整社区,惠及4.3万户;新增停车位4万余个,缓解“停车难”。搭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接入物联网设备1.1万个,共享数据10.5万条,处置案件5.5万件,实现“一网统管”。推行“党建+物业”,物业综合、专业化覆盖率分别达100%、80%(超全区4个百分点)。问题解决率、业主满意率超90%,实施“721”工作法与“首违免罚”,执法更有温度。

  攻坚克难谋发展 建筑业转型实现新突破

  “十四五”以来,兴安盟积极推动建筑业转型。建筑业总产值达258.6亿元(较“十三五”增加32.3亿元,增速14.3%),占GDP 6.5%。建筑业企业从152家增至406家,吸纳6万人就业,69家获施工总承包资质,48家为二级资质。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从1.2%升至26%,建成绿色建筑超400万平方米,推广绿色建材138.2万平方米,培育1家自治区级示范基地,2个项目获评“一星级绿色建筑”。4个项目获评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杯”建筑工程质量奖,4项工法获评自治区级建设工法,37个项目获评自治区级安全标准化示范工地。

  凝心聚力促振兴 乡村环境焕发新颜值

  “十四五”以来,兴安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农村住房安全监测机制,改造危房3346户。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826个行政村(占97.2%),17个建制镇有污水处理设施(占51.5%)。突泉县获评全国农村垃圾分类示范县,经验在全国交流。

  坚定不移抓改革 营商环境取得新成效

  “十四五”以来,兴安盟深化工程审批改革。政府和社会投资项目分别55个工作日、30个工作日办结(全区最优),水、气及供暖报装压缩至3.5个工作日。实现水、气、网和供暖联合报装,不动产登记网上联动办理。

  展望“十五五”,兴安盟住建系统将落实“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坚持内涵式发展,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兴安盟。(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健萍)

编辑:李丹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