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闯新路 进中游——2024兴安盟答卷】幸福河湖 我们有“水”平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水利事业事关民生福祉。2024年以来,兴安盟水利局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推动兴安盟水利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水草丰美

  实施面上水利工程87

  2024年,共实施面上水利工程87个,到位资金9.53亿元,同比增长213%、位居全区第三位;引绰济辽一期工程到位资金23亿元,二期工程到位资金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7.31亿元,其中面上水利8.92亿元,引绰济辽工程28.39亿元。

引绰济辽

  重大项目集中审批完成14项,完成率100%;重点推进储备项目18个,总投资88.9亿元。2024年度,外出招商引资12次。

  累计发电1.1亿千瓦时

  引绰济辽一期工程水库建设基本完成,机组累计发电1.1亿千瓦时,隧洞段全线贯通,衬砌168公里、完成率97%2024年内完成投资23亿元,投资完成率100%;二期工程兴安盟段累计完成管道安装71公里、完成率90%2024年内完成投资5.39亿元,投资完成率134%4个受水区水厂可研报告编制完成。

引绰济辽工程文得根水利枢纽机组正式并网投产发电

  灌区建设加速度

  3万亩哈拉黑灌区、5万亩归小灌区、5万亩数字孪生灌区全部建成投入使用;31万亩文得根灌区总投资20.75亿元,可研报告已通过自治区水利厅技术审查,审查意见已报送至自治区发改委;30万亩察尔森大型灌区改造、22.5万亩保安沼中型灌区改造实施方案编制完成,正在争取超长期国债支持。

洮儿河水浇灌下的万亩良田

  河流治理13.61公里

  图门河治理工程已完成投资1500万元,投资完成率100%,治理长度13.61公里;总投资0.81亿元古城子河、哈图莫河治理工程资金已全部到位,20254月开工;二龙涛河二期、罕达罕河二期、霍林河、洮儿河阿尔山段初步设计已完成并通过自治区水利厅审查,资金到位后启动实施。

  累计完成投资1.09亿元

  双城和九龙水库除险加固年度投资分别为0.73亿元和0.3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国债资金完成率100%,大青山水库除险加固已列入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三年支持计划;兴安水库清淤项目年度投资0.3亿元,已完成投资0.3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00%,争取2025年启动古迹水库清淤;乌布林水库已纳入2025两重项目清单、总投资12.5亿元,可研报告技术审查已完成。

  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13%

  4条山洪沟、8个小流域、1254条侵蚀沟已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完成投资6.46亿元,投资完成率97%。累计减少土壤侵蚀量94万吨,全年共计收缴水保补偿费3068万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8.59万亩,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13%

突泉县水土保持侵蚀沟治理项目

  各类供水保障工程总投资2650万元

  各类供水保障工程总投资2650万元,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1处、边境牧区分散水源工程95处、维修养护工程120处,保障6个旗县市、35个苏木乡镇、10.63万人用水需求。整县制推行“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县域统管覆盖农村牧区人口供水比例达到100%

  水网规划初步形成

  一横三纵联八水、众库多枢润兴安的水网总体布局初步形成,正在积极争取纳入第二批盟市水网先导区建设。20条节水措施得到较好落实,全年农业用水量11亿立方米,较2024年初计划的12.64亿立方米指标减少1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持续提升,在20240.572基础上提高到0.576310个取水口监测计量设施安装完成,实现大中型灌区渠首在线计量全覆盖;以电折水系数率定成果应用面积500万亩;全面启动大中型灌区水费收缴工作,累计收缴水费189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较2020年下降20%,优于自治区8%的管控指标。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率18%,优于自治区13.6%的管控指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线监测计量设施全部安装完成,数据接入率100%;德源饮品完成自治区级节水创建、博源公司被评为2024年度国家级水效领跑者,突泉和中旗县域节水型社会已建成。四级河湖长累计巡河巡湖25142人次,开展集中行动季,落实河湖长+检察长+警长长效机制,解决河湖库四乱问题54个。重点河流(绰尔河、霍林河、洮儿河、归流河、雅鲁河)清槽行动一线两区划定已完成;与锡林郭勒盟签署跨盟河流流域治理保护协议,实现与周边盟市跨区域协同治理全覆盖;引绰济辽输水干线河湖长制已推行;120条河流、6个湖泊健康评价已完成;绰尔河、洮儿河、霍林河、哈拉哈河一河一策方案已编制完成。两项难点工作积极推进,征得松辽委、自治区水利厅同意延期至2025年底,在河湖长制考核中不予扣分。(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强

编辑:李丹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