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从草原到人民大会堂,何买拉苏这样践行乌兰牧骑精神

  合奏要注意强弱,伴奏乐器要注意避让主奏……”227日,春寒未散,兴安盟扎赉特旗老年大学活动室内却暖意升腾。全国人大代表、扎赉特旗乌兰牧骑副队长何买拉苏正躬身指导30余名学员排练乐器合奏,从扬琴的清脆到萨克斯的浑厚,每个音符都在诠释着避让与融合的艺术真谛。何队长手把手教我们合奏的配合技巧,每次排练都有新收获。扎赉特旗老年大学融合乐团团长邱景瑞感慨道。这幕教学场景,正是何买拉苏十五年如一日践行乌兰牧骑精神的生动写照。

辅导乐器合奏技巧

为乌兰牧骑队员教授乐理知识

  作为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何买拉苏和队员们年均开展惠民演出百余场,将新民乐《风驰草原》、好来宝《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原创作品化作听得懂、传得开的艺术语言。2023年寒冬,他们顶风冒雪为卧床老人演绎的炕头专场,至今让何买拉苏难忘:当老人含泪鼓掌时,我更深知乌兰牧骑的根必须扎在农牧民心坎上。

认真教学声音技巧

  在传承与创新中,这位草原文化使者不断探索突破。2024年,何买拉苏参与创演的情景剧《邰喜德》,以现代舞台技术再现烈士战斗故事,入选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乌兰牧骑··新创作品汇演剧目。何买拉苏说:红色文化是北疆文化的鲜明底色和精神旗帜,我们脚下这片热土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最早实践地,红色基因必须代代相传。何买拉苏还创新法治乌兰牧骑模式,将民法典改编成小品、歌曲,与检察机关联合普法,让法律知识乘着艺术的翅膀飞入千家万户。他创作的歌曲《法理情长》以流行曲风诠释法治精神,展现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中的作用,传递了法理人情的精神内涵。

进行编曲创作

  数字见证担当:2024年,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完成惠民演出151场,覆盖观众逾4万人次;创新乌兰牧骑+”服务模式,扎根乡土90余天,开展基层辅导67场次,培育乡村文化传承队伍,挖掘培养乡土艺人。我们既要送文化下乡,更要种文化生根。何买拉苏这样阐释乌兰牧骑的使命。

完善全国两会议案

  今年全国两会,何买拉苏将带着关于推进民族音乐创新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的建议履职尽责。他提出以内蒙古为试点,结合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实施常态化的新民族音乐发展规划,建立团内建队机制,培育更多如安达组合、杭盖乐队般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民族音乐既要响彻草原,更要激荡世界舞台。何买拉苏如是说。

  记者手记:从草原牧区的炕头舞台到人民大会堂的议政之声,何买拉苏用十五载芳华诠释着红色文艺轻骑兵的赤诚初心。在这片洋溢蓬勃生机的祖国北疆大地,文化以其温润而坚韧的力量,滋养着乡村振兴的根系。而何买拉苏,始终紧握艺术之笔,饱蘸热爱与担当的墨汁,书写着北疆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新篇。(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永生 律丙娟

编辑:李丹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