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场招聘活动火热举办,一项项就业服务密集推出,一趟趟返岗专列相继抵达……
2025年开年,兴安盟就业市场呈现出暖意融融、供需两旺的喜人景象。
连日来,兴安盟扎实开展“就业促进行动”,从保障重点群体、优化就业服务、强化技能培训等方面集中发力,全力以赴稳存量、提质量、扩增量、兜底线,以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惠民生促发展。

这场“春风行动”为何让农牧民直呼“稳了”?
就业大集“摆摊”亮岗,求职者“逛街”择业。今年春节,兴安盟依托遍布城乡的16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和乡村大集,创新性开展“就在兴安”——乡村就业大集活动,通过深入村(社区)、集市、商超等场所,以密集开展各类就业服务展示活动的方式,把优质的就业岗位、就业政策及时送到了群众身边。“截至目前,乡村就业大集举办了接近80场,提供就业岗位近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121人,其中还包括135名脱贫人口。”兴安盟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范志勇说。


乡村就业大集余热未消,“春风送岗”系列活动接踵而至。作为就业服务的“开年大戏”,兴安盟积极响应“春风送岗促就业,精准服务暖民心”号召,组织“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从创新岗位设置到多元招聘形式,从精准服务到智慧用工,诸多亮点频现,为就业市场注入强劲活力,开启新年就业新篇章。
近日,在兴安盟人力资源市场,“2025年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如期开展。招聘现场人头攒动,150余家企业提供了3300余个就业岗位,涵盖医药、机械制造、家政服务、信息技术等行业。不少返乡求职者在招聘摊位前驻足咨询,寻找心仪的工作。“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这么多就业岗位,真是太好了!”求职者闫兵感慨道。


兴安盟通过“线上+线下”多元服务模式,深化就业服务,为企业与劳动者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岗位精准对接。直播带岗、AI数字人直播等创新形式,让求职者从“纸”间转向“指”间,实现了24小时不打烊的就业服务。
“我们的AI数字人直播,可以实现就业服务24小时不打烊。年初以来,AI数字人已经直播总时长271小时,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近10万人次,线上达成就业意向321人。”兴安盟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马媛媛说。这种“指尖上”的就业服务,不仅让求职者省去了舟车劳顿,还大大提高了就业对接效率。


春风送暖,就业向新。从线下招聘会到“云端”求职,从零工市场到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兴安盟以精准化、精细化的就业服务,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
兴安盟在全区率先将“兴安零工”接入“蒙速办”平台服务体系,建设线上线下零工市场13个,促成零工就业1.81万单。通过举办线下招聘会、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送资金”四送服务等方式,推进就业精准对接。2024年,兴安盟共举办专项招聘会1545场次,达成就业意向2.27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676个,落实稳岗返还补贴1926.75万元、失业保险待遇4252.57万元。
从炕头到工位,揭秘技能培训致富密码
初春的兴安盟,寒意未消,但在扎赉特旗中等职业培训学校的教室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保洁员培训课堂上,老师正耐心地为学员们讲解清洁技巧:“大家注意,不同材质的地板要选用不同的清洁剂,稀释比例也要掌握好……”学员白青梅听得格外认真,手中的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过去,她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收入微薄且不稳定。如今,通过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保洁员技能培训,她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每学会一项新技能,我就觉得离好日子更近了一步。”白青梅笑着说。

这只是兴安盟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个缩影。2024年,兴安盟以“技能兴安”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抓手,坚持按需培训、精准施策。从地方特色食品制作到养老护理,从计算机操作到母婴护理,一项项实用技能培训为城乡劳动者铺就了就业致富路,也让他们的生活更有奔头。
“以前我一直在家务农,收入微薄,生活压力大。得知有母婴护理月嫂培训后,我果断报名。短短几天我就掌握了不少专业知识,等培训结束通过考核,我就能拿证成为专业月嫂!”在一场母婴护理培训课堂上,学员高翠红难掩激动之情。她告诉记者,培训结束后,学校还会组织专场招聘会,直接推荐就业,上岗后月收入能超过4000元。
为了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实用技能,兴安盟各级人社部门将培训教室搬到了社区、乡村,指定定点承训机构,开设就业稳定、操作容易的培训班。2024年,兴安盟实施“技能兴安”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坚持按需开展补贴性培训,结合旅游产业培育开展地方特色食品和手工艺品制作培训;聚焦“一老一小”开展养老护理、病人陪护培训;针对公益岗位人员开展计算机操作员、行政办事员技能培训。2024年,全盟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3432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27.8%。

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举措。在兴安盟,技能培训不仅让无业者掌握了“一技之长”,更成为求职者打开就业之门的“金钥匙”。
为切实将技能培训成果转化为就业实效,2025年,兴安盟人社部门计划分工种、分行业、分类别指导培训学校举办40场专而精、小而优的专场招聘会(双选会)。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15场,35名学员与企业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这些双选会搭建起培训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直接交流、双向选择的平台,既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也为企业打造了高效招聘渠道,实现了互利共赢。
与此同时,兴安盟启动“千名家政从业人员”培养计划,年内计划培训家政从业人员超1000人,充实家政人才队伍,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京蒙协作“真香”!“兴安护工”进京免费培训+报销路费
“霍林郭勒市离我们这里很近,这个厂子的工资也挺高,我想去试试。”近日,在突泉县2025年“春风行动”跨区域联合招聘会上,求职人员张振东在内蒙古创源金属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咨询着薪资待遇等事项。这场招聘会,是突泉县推进与霍林郭勒市劳务协作的重要举措,双方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精准对接,助力就业市场活力迸发。
与此同时,一场更为远距离的劳务协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2月16日,京蒙协作首批劳务输出的17名护工踏上新征程,赴北京就业。“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北京的好工作,这次去北京不仅给我们免费赠送了行李箱,还报销了单程路费,真是太好了。”求职者王雪童表达着激动之情。这是兴安盟与北京深化劳务协作的一个生动缩影,也是“兴安家政”劳务品牌走向全国的又一力证。


近年来,兴安盟以劳务协作为抓手,重点培育“兴安家政”“兴安月嫂”“兴安草原绣娘”等劳务品牌,深入推进京蒙协作。与锡林浩特、乌兰察布、通辽等地建立区域劳务协作联盟,构建起“需求摸排+技能培训+就业推荐+跟踪保障”的全链条劳务输出服务矩阵。2024年,兴安盟借助本地劳务品牌累计吸纳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次,带动脱贫人口务工就业3.04万人次。其中,“兴安家政”更是获评第一批全国家政劳务品牌典型案例,成为兴安盟就业市场的“金字招牌”。
“今年,我们以定向招聘的方式延伸公共就业服务触角,通过‘点对点、一站式’直达服务,助推求职者与用工企业实现双向精准奔赴。”兴安盟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安永鹏介绍。
为了让更多农牧民“出家门进车门,下车门进厂门”,兴安盟人社部门通过大数据赋能,推出“AI数字云端服务”,将岗位信息和各项服务送到百姓身边。同时,依托7家京蒙协作就业帮扶基地,开展特色种养、手工编织、经济林管护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助力农牧民工实现就近转移就业4.9万人。自2021年以来,通过京蒙协作渠道实现就业3.99万人,其中脱贫人口3.08万人。

以劳务品牌为依托、以京蒙协作为纽带,一条条致富“薪”路正从兴安盟农村牧区延伸至区内外,让农牧民收获了增收致富的锦绣前程。
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兴安盟人社部门将继续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以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坚定的责任担当,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夯实民生“压舱石”,让就业之路成为百姓的幸福之路,奋力书写一份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武跟兄 通讯员 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