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变“新农具” 流量化“新农资”
——兴安盟“千名电商创业培育计划”催生草原云经济
“家人们看这个拉丝!纯手工奶豆腐,特别香……”在兴安盟扎赉特旗丰屯奶制品传承加工厂,负责人谢玉成正对着手机镜头展示传统奶豆腐制作工艺,直播间观看人数突破2000人次。“以前卖货靠赶集,现在手指点一点就有成交订单。”这位刚参加扎赉特旗首期“电商赋能、整屯振兴”电商人才创业训练营的创业者,正在经历从牧民到“云掌柜”的华丽转身。

为进一步做活电子商务实训,促进重点群体就业,自今年年初启动“千名电商创业培育计划”以来,兴安盟已开展网络创业培训15期,覆盖苏木乡镇10余个,431名新农人通过系统培训掌握了电商运营核心技能。兴安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构建起“理论+实操+跟踪”三位一体培育体系,创业导师不仅讲授店铺运营、短视频制作等“硬知识”,更在模拟直播间手把手教学。培训结束后,创业者还能享受政策、场地、资金的“创业大礼包”和创业导师3—6个月的技术指导,真正实现了从“扶上马”到“送全程”。
在兴安盟吉祥爱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本土电商导师张文文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这位从探店博主转型的实战派导师,正手把手教大学生包丽红搭建电商平台。“这次的电商培训,让我多了一个就业选择。等我毕业了之后,打算回老家直播创业。家乡的特产都是‘宝藏’,我要让它们成为‘网红’爆款。”即将毕业的包丽红眼里闪着光。
乌兰浩特市面塑巧娘周海英参加培训后,在网上销售自己制作的面点,花样面点备受欢迎;扎赉特旗新林镇保林村村民吴月波参加培训后,打算将手工编织品通过网络直播进行售卖;科右前旗首批电商创业者训练营吸引41名学员参训,不少学员表示课程内容丰富实用,增强了他们的创业信心……这些动人的故事背后,是兴安盟构建的“政校企”联动培育体系:人社部门牵头,职业院校输送师资,电商企业提供实战平台,形成了从技能培训到创业孵化的完整链条。

“我们要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流量数据化为新农资。”兴安盟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马媛媛表示,依托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院校,通过“点对点”培训、“面对面”辅导、“手把手”指导的方式,兴安盟将培养千名有从事电商行业意愿人员、电商创业者及各类电商企业员工,助力打造“电商+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让更多“兴安盟好物”借力数字翅膀飞出草原,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武跟兄 通讯员 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