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安盟广袤的乡村,一片片农家小院正悄然变身“增收园”。
近年来,兴安盟立足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种植果蔬、养殖家禽、发展手工艺,实现“小庭院、大效益”。2025年,兴安盟拟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0.79亿元,全面激活农村闲置资源。立足各旗县市资源禀赋,引导农户发展特色种植、生态养殖、庭院加工等差异化产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投入专项资金完善庭院基础设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合作社+农户”“企业订单+庭院生产”等方式,推动小庭院对接大市场。

同时,兴安盟打造“兴安庭院”特色农产品系列,提升产品附加值。今年,全盟培育自治区级庭院经济示范乡镇4个、示范嘎查村50个,累计带动脱贫户、监测户1万余户,一般农户超2万户参与,户均年增收3300元以上,形成“小庭院联动大产业”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多茬连作 “粮菜双收、生态循环”
初夏时节,漫步在科右中旗高力板镇东风嘎查,处处可见庭院经济的蓬勃生机。通过政策引领、模式创新与市场对接,这里的方寸之地正迸发出无限活力,成为农牧民家门口的“幸福摇篮”。
据了解,2025年以来,东风嘎查党支部带头,嘎查“两委”充分发挥头雁领航作用,通过前期调研、入户走访等方式,整村推进庭院经济“小麦+蔬菜”的“一年两茬”轮作种植模式,走出了一条“粮菜双收、生态循环”的现代农业致富路。

“今年我们嘎查结合特有的资源优势,利用庭院创新实施整村推进的小麦种植。目前,全嘎查共有199户种植小麦,共计570余亩。我们还采用‘一年两茬’轮作种植模式,7月中旬头茬小麦收获后,农户继续种植大头菜、萝卜、芥菜、荞麦等作物,进一步促进增收致富。”东风嘎查党支部书记赵风文介绍道。下一步,东风嘎查计划建设石磨加工厂,实现“自己种、自己加工、自己销售”,最大化提升农户种植收益。
“政策引领+产业奖补”激活庭院方寸地
曾经传统的农家小院,如今已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多年来,突泉县太平乡赛银花村的紫皮蒜凭借其辛辣浓郁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在市场上备受青睐。今年,赛银花村在村“两委”带领下,选取优质紫皮蒜品种,发动农户利用庭院闲置土地进行种植。在紫皮蒜收获后,村民可根据市场需求继续种植秋白菜或芥菜,实现二次增收。

同样,突泉县太平乡五星村在庭院经济冷棚种植方面也颇具特色。“村里申请了160个冷棚,目前已建成130个左右。裸地种植户约50户,种植面积在200至300平方米之间可享受国家补贴。目前,我们村正在火热栽植中。”太平乡五星村党支部书记刘玉丰说。
2025年,突泉县太平乡持续发挥庭院优势,动员全乡农户通过庭院种植增收。截至目前,全乡庭院裸地种植户共962户,种植面积741亩,其中大蒜种植818户,面积676.25亩;红干椒种植63户,面积39.65亩;香瓜种植81户,面积25.1亩。
“从去年开始,太平乡各村推广庭院冷棚种植,目前冷棚建设总户数达到804户,总面积216.85亩,其中冷棚种植大蒜562户、144.01亩,冷棚种植红干椒242户、72.84亩。”太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宏吉表示,“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农户增收为目标,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推动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订单回收稳增收
在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联合嘎查,家家户户的庭院里一片生机盎然。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栽种辣椒秧苗,覆膜、打孔、栽苗、浇水,绿油油的辣椒苗迎风而立,长势喜人。

今年,该嘎查新建了3000平方米的辣椒晾晒场,并与洮南市祥隆辣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保底价每公斤8元的收购协议。若市场价格高于每公斤8元,则按市场价回收,确保农户稳定增收。
“今年是我们嘎查第三年整村推进红辣椒种植。去年种植面积680亩,总收入达200余万元。今年种植面积扩大到1300多亩,还吸引了周边嘎查不少村民前来学习借鉴。”巴彦淖尔苏木联合嘎查党支部书记高力军介绍。
高力军表示,这几年,联合嘎查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广泛发动农户利用房前屋后闲置空间,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庭院种植。嘎查“两委”协助农户完成补贴申报和产销对接,建立“农户+技术员+干部”跟踪服务群,定期督导种植进度,确保政策红利转化为实际效益。
据兴安盟农牧局统计,2024年全盟发展庭院经济农户超过3万户,户均年增收3000至8000元,部分示范户突破2万元。随着庭院经济的蓬勃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逐渐成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部分旗县村镇创新推出“庭院经济+乡村旅游”模式,发展果蔬采摘、农家乐餐饮等特色体验项目,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业态,更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也 通讯员 张晓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