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兴安盟 > 要闻

【身边的榜样】文明融入检察蓝!乌兰浩特市人民检察院捧回“国字号”荣誉

  步入乌兰浩特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大楼洁净明亮,文化长廊主题鲜明而富有感染力,图书室里书香弥漫,沁人心脾。检察人员步履从容,目光沉静而坚定,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令人肃然起敬的文明气质。这份浸润于日常的气质,最终凝聚成沉甸甸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殊荣。

工作人员接待来访群众

  “文明单位创建,在我们这里从来不是一道选答题,而是每一位检察人必须全力以赴的必答题。”乌兰浩特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包海晶这样阐释该院的创建理念。他们将文明创建深度融入工作考核体系,形成了全员参与、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精心打造的“七彩兴安·乌市检察”文化阵地,13个主题各异的长廊与活动室,如同春风化雨,将文明的种子悄然播撒,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润物无声中浸润着每一位干警的心田。

  文明并非空中楼阁,它扎根于司法为民的坚实土壤。在蒲公英工作室,检察人员以专业素养传递法治温度。综合业务部主任韩英道出心声:“既要让群众感受公平正义,也要触摸到检察温暖。”工作室自2024年成立以来,这支由7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团队受理群众信访270件,所办案件做到7日内程序性回复率、3个月内结果性答复率均为100%。同时,与乌兰浩特市15个镇街、园区创新建立司法救助代办工作机制,对接线索35件,代办成案19件,救助1919人,使司法救助有“速度”更有“温度”。

法治进校园

  文明之光,亦照亮守护之路。乌兰浩特市人民检察院常态化开展75场法治进校园及开放日活动,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示范建设单位”,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保护伞”。同时,依托“大数据应用平台+快检实验室”智慧检务创新实践基地,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领域持续发力,彰显司法担当。

  文明如蒲公英的种子,随风播撒于更广阔的天地。“普法志愿行动,传递的不仅是法律条文,更是文明薪火。”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个人、乌兰浩特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陆海说。2021年以来,乌兰浩特市人民检察院开展200余次普法志愿服务,让法律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百姓心中。检察力量更深耕社会治理,该院积极打造“社区+检察”“嘎查+检察”亲友团共建模式,组织500余人次参与环境整治、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助力包联嘎查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30万元。

工作人员为群众进行普法宣传

  从司法为民到烟火街巷,从法律监督到文明传递,乌兰浩特市检察干警正以“忠诚、干净、担当”为笔,奋力书写新时代检察精神。文明创建未有穷期,乌兰浩特市人民检察院正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实举措,推动检察工作与精神文明同频共振,让文明之花在检察蓝的映衬下恒久绽放。(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武跟兄 通讯员 王秋艳)

编辑:李丹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